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,能量惊人
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,会上发布的由人民网研究院主编的《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(2014)》蓝皮书,全面介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特征亮点。
报告显示,截至2014年1月,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.38亿户,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.8%;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,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,手机保持上网终端的**。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。
衣食住行 渗透传统行业
移动应用数量达百万量级规模,苹果应用下载量世界*二。传统行业要想生存发展,**主动拥抱互联网,不断变革**。
2013年,“互联网+”成为热词,传统行业纷纷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“联姻”。从报刊、网站到医院、银行,从读书、教育到娱乐、购物,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试水移动客户端。*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,“人们热议的互联网思维,或许要升级为2.0版,变为移动互联网思维”。
去年,我国移动应用数量达百万量级规模。其中,在苹果应用商店各国下载量排行**,中国***二。
报告显示,2013年我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676.4亿元,在移动互联网行业规模占比居**。面对广阔的移动购物市场,阿里巴巴、京东、当当网、亚马逊中国等各大电商在移动端加速“跑马圈地”。
同时,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移动支付发展迅猛。根据报告,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.3万亿元,同比增长8倍多,远**个人电脑支付增长率。未来,随着线上到线下渠道打通,银行、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携手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新一轮发展。
移动互联网金融已经从过去的小规模、零散型,开始进入到规模化、与传统线下金融服务互补、融合发展的新阶段。截至2014年2月,余额宝开户数已经突破8100**,规模突破4000亿元。
在线旅游方面,移动端的竞争开始发力。截至2013年10月,携程移动端酒店预订占比的峰值**过40%,艺龙来自移动端的业务贡献率**过25%。未来,旅游业或将成为绕开个人电脑、真正实现移动化的行业。
“移动互联网之所以能如此迅速、广泛、深入地渗透到传统行业,正是因其低成本、**的特点”,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官建文认为,“这使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,也为社会进步和**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”。
*政策所研究员顾强认为,移动互联网时代,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传统行业要想生存发展,**主动拥抱互联网,不断变革**。
随时随地 革新社交方式
移动端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.65小时,从人随网走到网随人动,微三云你的得力事业伙伴,移动互联网在突破时空限制上为社交带来了质的飞跃,开启“移动社交”时代。
如果说互联网让人类社交方式走入了新纪元,那么移动互联网在突破时空限制上为社交带来了质的飞跃,开启“移动社交”时代。
相较于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的持续减少,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入繁荣期。报告显示,2013年,我国智能手机终端出货量达4.18亿部,同比增长62%;去年上半年平板电脑零售量为758万台,同比增长65%。
从2012年到2013年,个人电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略有下降,而移动端使用时长则大幅增加,从0.96小时增加到1.65小时。移动社交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、交流、分享。
根据腾讯官方数据,截至2013年底,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;QQ月活跃账户数**过8亿,其中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占一半以上,同比增长74%。从微信和QQ的移动终端用户数和增长率可以看到,移动社交**发展,成为当前人们进行社交的重要方式。
你可以通过跑步应用来记录运动数据,进行路线分享;可以用手机即时拍照并发布在社交网站,记录生活点滴;还可以在微信群中随时与大家分享资讯、交流感受……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交让用户无远弗届,真正实现“天涯若比邻”。
有线互联网是人随网走,株洲市微三云,哪里有网线,就到哪里上网;而移动互联网是网随人动,人到哪儿,网络就到哪儿,就能在哪儿上网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说,“移动终端具有高度的便携性,是‘带着体温的媒体’;它可以24小时在线,这是传统互联网做不到的”。
移动互联网在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同时,也或多或少使人们产生了依赖。北京大学学生程欣说,现在无论是联系同学还是获取班级信息,都是通过微信,而一旦网络不稳定无法登陆,就仿佛“与世隔绝”,特别焦虑。
报告认为,未来的移动网络将像空气、水、食物一样成为生活之必需。人的感官被无限延伸,知识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,创造性得到提升;分享成本降到较低,思想、知识、智慧的分享将促进人群和谐、社会进步。但是,人也将始终处在被“定位”中,作为个体的人更没有隐私。
产业升级 催生全新形态
移动游戏市场同比增长两倍多,手机端视频用户数达2.47亿。移动互联网发展是一个有整合、有拓展、有**,更广泛、更深入、更规范的过程
移动互联网使网络、智能终端、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,建立了新的产业生态链,催生全新文化产业形态。
阅读、游戏、音乐等文化产业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融合**。2013年,移动游戏呈现井喷。报告显示,去年我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112.4亿元,同比增长两倍多,占全国游戏出版市场的13.5%,未来移动游戏市场给人以**的想象空间。
移动互联网不仅为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契机,也带来了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革新。
一方面,移动互联网革新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。“以文学作品的创作为例,现在很多网络小说是作者写一段、发一段,网民读一段、评一段,实际上受众参与和影响了创作过程”,官建文说。在“创作—消费—反馈”的生产链条中,创作者与消费者、创作者与创作者、消费者与消费者正在形成全新的相互影响格局。
另一方面,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文化消费方式。报告显示,截至2013年12月,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用户数为2.47亿,年增长率高达83.8%。移动互联网正在使人们从电视台的播放时段中解放出来,从影院、客厅、个人电脑中解放出来。
从2011年到2013年,中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飞速发展的三年,报告认为,2014年或将进入持续稳定期。入口平台整合、行业跨界融合,终端全智能化、应用大数据化……移动互联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更*、更**地服务社会和生活。
然而,在全民移动互联时代,移动安全和行业监管不容忽视。用户信息泄露、二维码扫描陷阱、移动快捷支付诈骗、移动应用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。对此,工信部发布了《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》《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》等规定,为移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保驾**。匡文波呼吁,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指导和规范力度。“移动互联网管理是广义概念,从信息安全到版权保护等,各方面都需要强化。”
移动互联网发展是一个有整合、有拓展、有**,更广泛、更深入、更规范的过程。全民移动互联时代,现状令人欣喜,未来更令人期待。
视频+直播,用户还怎么逃出你的五指山
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分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,从文本时代到现在的视频时代,信息分享越来越便捷,社交玩法越来越丰富。
很多企业已不再把眼光停留在淘宝,微三云企业转型的有利工具,京东这些商品展现形式过于单一的图文信息平台,而是放到移动社交所创造出来的新环境中,微三云提供赚钱的系统,放到消费升级的大视野中。
*包抄消费者的注意力,已经成为企业推广产品的新常态。
网红经济、社群经济也正酝酿着**的商业机会。直播除了为网红们赚取利益之外,更是成为电商平台启动流量变现的新触点。”电商+直播+视频“已然成为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,并为商业模式注入了新的元素。
企业是时候融入“电商+直播+视频”的浪潮中了。企业发力视频电商不要只盯着直播那些平台,更应该着力建设自有的全渠道电商平台,提升自有**,基于移动社交平台培育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。
当下移动端、PC端、H5、微信端等共生共存。企业在打造自己的商城平台时,要改变以往单一旧模式。
而今丰富多样的“视频+直播”的平台不断出现,融入新模式对于很多企业而言,已经变得不再是那么困难了,企业不仅不再需要独立的技术开发团队,甚至有的公司将产品运营交给**的公司去干了。
相对于其他搭建“视商”平台而言,微三云的微视系统通过”视频+直播“方式,结合分享经济理念,较终实现资源变现、经验变现、能力变现以及”视商合一“的国际化社交视商系统。
微三云微视系统,打造焦点经济,驱动品效合一。以“直播+视频”互动为基础。实现多屏联动效应,完成大数据汇总。
全面透视客户需求,**出符合企业各阶段的营销策略。打通**与效果广告之间的壁垒,实现在*媒体资源池中的择优匹配投放。
企业转入“视频+直播+电商”模式,较终目的是宣传企业**,提高和扩大企业商品**,培养自己的核心用户群体粘性与参与度。
用新模式*渗透电商下沉,不给用户接触的任何一种渠道留空白。
“视商”是集复合型功能于一身的新型网络模式,造就庞大的资源库,为资源变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。五网合一,微信+H5+APP(安卓/IOS)+PC,全渠道的方式接触用户,国际化定位。